(记者 单江鹏 通讯员 李荣)眼下,正值大荔冬枣销售旺季,多个手机直播平台频频出现假冒“大荔冬枣”。大荔县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维护“大荔冬枣”的品牌形象。
据了解,这些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大荔冬枣”品牌的信赖,多以异地枣、次品枣假冒顶替,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也对大荔县“大荔冬枣”品牌造成了恶劣影响。
9月12日,大荔县冬枣质量安全促进会会长黄红波告诉记者:“这些商家IP地址多为外省地区,我们已收集了30多家违规售卖大荔冬枣的商家资料,后续将申请司法介入。”
为保护好大荔农民增收的“摇钱树”,大荔县积极行动,从源头到销售全链条加强监管,联合广大枣农、客商携手打响“大荔冬枣品牌保卫战”,同时将持续开展执法巡查,用法律手段保护好大荔冬枣区域公用品牌形象。
大荔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穆永锋表示,目前,该县工作人员已经处理了60多起相关投诉,并对网络上出售假冒伪劣大荔冬枣的电商及网络博主进行了采证取样,正在整理相关资料,申请司法介入。从6月开始,执法人员深入各主产镇、各大合作社和冬枣收购点、物流市场,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破坏大荔冬枣品牌形象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同时,该县张贴了大量禁止冬枣早采早售的通告,多途径向枣农广泛宣传品牌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大家自觉抵制早采、催熟等损害冬枣品质的行为。并对种植户的农药、化肥使用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确保冬枣绿色、安全、优质。